首页 / 纪录片

纪录片《中医世界》解说词文本丨第1集:妙手

2025-09-07纪录片阅读
本文字实录基于纪录片《中医世界》的硬字幕,通过以下技术流程生成:  
1. 字幕提取:使用「幕析图像」OCR工具进行初步提取;
2. 智能校对:借助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进行校对与优化。

幕析图像下载地址:https://www.mxiimg.com/



注意事项
• 本文仅演示字幕提取与优化的技术方法
• 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节目内容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以下是经过整理和修正的纪录片解说词,完全保留原文内容和风格,仅修正明显的OCR识别错误和格式问题:

晨曦初照,山东临沂的丹参迎来了收获的时节。药农们身披晨光走入田间,锄头起处,红彤彤的丹参破土而出,迎接全世界买家的挑选。

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国伦敦,国民药店"Boots"的货柜上,一款新药刚刚上市——Onallvit。这款新药的成分,是在中国已有上千年使用历史的豨莶草。

在阿拉伯半岛的时尚之都迪拜,肥胖症患者阿布都躺在诊疗床上,接受中医拔罐治疗。两个月来,他已经成功瘦身13斤。

在地中海对岸的马耳他,糖尿病患者雷诺正在家制作秋葵藜麦饭。他深信中医食疗,能让他告别激素,恢复健康。

在纽约曼哈顿,面对帝国大厦,金鸣开设的中医诊所"鸣岐堂"迎来了又一位就诊患者。这里装修豪华,诊金不菲,但在这个金融之都的精英们看来,健康才是无价的。

健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各国民众的共同追求。中医药已经庇护了中国人的健康数千年之久。而今,这一宝贵的财富不仅仅限于中华大地,它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有86个国家政府与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合作协议。据不完全统计,海外约有八万多个中医诊所,数十万中医从业人员为当地民众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绵延千年之久,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自我调适,才能与时俱进?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医药又将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呢?

这里是著名音乐家贝德里赫·斯美塔那的故乡。镇中心广场上,比这位交响诗人的雕像更显眼的,是百米开外的一根石柱。柱子顶端的女子双手合十,表情痛苦,头部后方围绕着一圈星星——这就是著名的黑死病纪念柱。

在欧洲,几乎每个城市的中心广场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人类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与各种疾病瘟疫抗争的血泪史。十四世纪中叶的黑死病,使欧洲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其后数百年间,天花、霍乱、疟疾等各种瘟疫的大规模传染,令人闻之色变。尤其天花,让史学家哀叹: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不是靠枪炮,而是天花。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包括中国古代,都曾数次爆发天花。据统计,大约到二十世纪,有三亿人死于天花。

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展柜最左边的那一本医书——《痘科金镜赋集解》。这本书成书于1727年,记载了我国关于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的方法。早在明代的隆庆年间,也就是十六世纪,就已经有了关于人痘接种术的记载。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讲解员陈佑华对人痘接种术的故事已烂熟于胸。中国人痘术是世界上记载最早的天花疫苗,并在两百年后启发了英国人爱德华·琴纳发明牛痘术。

中医药发现:如果一个病人穿过的衣服上沾染了水泡的分泌物,这些东西都会带着一定的病原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其毒力会有所减弱。健康的人穿了这样的衣服,接触到这样的传播后,就会有一些轻度的感染。但这些轻度的感染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发病,却能在体内产生抗体,从而预防疾病。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馆藏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中医药文物14000多件。在博物馆的中医药海外传播区域,一张地图赫然醒目,上面清晰地标注了中医人痘术海外传播的路线。

早在1680年代,也就是清朝的康熙年间,俄国曾派留学生到我国学习人痘术。到了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钦使夫人在土耳其接受了人痘术,随后将人痘术带回了英国。从此以后,人痘术便在欧洲得到了推广。

在中医人痘术传入英国40年后,英国人爱德华·琴纳受到了人痘术的启发,发明了更为安全有效的牛痘术,阻止了天花在全球的进一步肆虐。

中国医学史上有很多成就,但对全世界产生影响最大的,就是从人痘开始。

琴纳原来是种人痘的医生。他觉得种牛痘,病原体是从牛身上取下来的,人没有痛苦;而种人痘的病原体要从小孩子身上取下来,小孩子就不太舒服。后来牛痘成为代替人痘的方法。实际上,它就等于是人痘的"儿子"一样的存在。

中医人痘术不仅拯救了无数天花患者的生命,其"以毒攻毒"的理念也对现代免疫学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人痘术只是古代中医国际传播历史上的沧海一粟。

千百年来,无数典籍史料都记载着不同朝代中医惠及世界的故事。其实,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跟海外的交流,包括中药的交流。到唐代的时候,中医药向海外的传播就更多了。

中国医药学的对外交流从未歇止。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医学理论、诊疗方法和药物资源都源源不断传播到海外。

《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提到了中医药的神奇功效。明代郑和下西洋,给欧亚非三大洲带去了不少中国药物。明末清初的波兰传教士弥格,将《黄帝内经》《脉经》及中草药、针灸穴位等知识带到欧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十八世纪开始先后被翻译成法、英、德、俄等各国文字,在欧洲国家广泛传播,对于世界医学的互相交流和促进产生了重要作用。

有些急性的传染病或创伤等,西医有其独特的优势;而慢性病、老年性疾病,则是中医的一个非常好的优势。所以中医和西医有非常好的互补作用,给予我们不同的选择。

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这个可爱的女孩叫戴拉。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里,她就像一个小公主一样,被父母和哥哥姐姐宠爱着。

戴拉已经4岁了,但她的行为能力却远不及同龄孩子。出生时她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无法正常说话、进食、行走,甚至安静地睡一整晚对她来说都是奢侈的。她在晚上很难入眠,会变得焦躁不安,一晚上能惊醒好多次。这对我们来说很艰辛——她现在已经4岁了,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惊醒。

大脑受损,药石无灵。所有的西医医生都说:"去做一些理疗吧。"阿玛尔和丈夫几乎跑遍五大洲,尝试了神经动作反射综合疗法、神经发育疗法、干细胞移植等各种可能帮助到戴拉的方法。

他们有专门从美国订购的设备:有秋千,让有平衡和感官问题的孩子坐在上面进行训练;还有一些音乐类的玩具,帮助训练注意力和协调力。他们会演奏音乐,这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阿玛尔介绍起这些理疗方法如数家珍,因为每一个她都带着戴拉尝试过。她挑选了自己觉得有效的理疗方法,并将相关的理疗师请到迪拜,在迪拜开设了一间专门治疗小儿脑瘫的诊所,取名"Hope"(希望)。

心怀希望的阿玛尔,也的确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2017年,中国-阿联酋中医中心在迪拜正式成立。巧合的是,它就开设在Hope诊所旁边,与诊所仅一墙之隔。

对于这位新"邻居"的到来,阿玛尔非常欣喜。在了解了中医中心的背景后,马上带着戴拉前来就诊。

"你好吗?医生你好,你好宝宝。"

这个小孩刚来的时候,头颈完全竖不起来。她主要是运动功能障碍,所以针灸刺激主要是她的运动区。任何的头部的穴位,实际上都可以治疗脑部的疾病,包括癫痫和脑瘫。

李旭钦医生是戴拉的主治医生,在迪拜从事中医也有十几年了,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颇有心得。

戴拉刚来就诊时非常安静,而今一看到医生要为她针灸就哭闹不停。对于现在的哭闹,李医生却感到非常开心,因为这正是戴拉认知意识提高的表现。

"刚开始扎的时候,她痛感比较差一点,没有什么反应,也不哭不闹。慢慢地扎了几次之后,就明显开始有感觉了。而且头颈部也可以慢慢竖起来了,反应也比以前灵敏一些。"

经过中医针灸治疗后,戴拉的集中力加强了,认知意识和语言发声都有所提高,睡眠更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大概二三次治疗后,我们就注意到了戴拉的变化。首先是睡眠——在接受第二次治疗之后,她就开始睡得更香。这是很棒的改变。"

中医治疗的效果如此明显,是戴拉一家未曾想到的。戴拉从原先颈椎无力、无法行走和抓取物件,到现在不仅可以直立抬头,还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行走,甚至对事物有明显的认知能力。中医让戴拉一家看到了希望。

如今,很多在Hope诊所就诊的脑瘫儿童,也选择同时去中医中心治疗。

现代医学比较强调针对单一的靶点,但现在发现这对于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往往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整体地来治疗,这就使得中医在很多复杂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规模传染病已经不是当代医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了。如今,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内分泌、代谢及免疫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医学面对的新课题。如今在全球因疾病死亡的人中,超过70%是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的特点就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

以往老外如果是疼痛,就吃大量止痛药。但长期服用这类药对人体是有害的。而采用一些中医的非药物疗法,比如针灸、推拿、拔火罐等,对人体本身不会造成伤害,但对疼痛的缓解或解除也有非常好的作用。

当前,中医药已经成为卫生和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新亮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推进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速度。

作为中国特有的、具有原创思维的医药卫生、科技和文化资源,中医药理应为世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钟楼古堡,白墙红瓦。这里是位于捷克东北部的赫拉德茨·克拉洛韦,距离首都布拉格约120公里。这个9万人口的小镇只有一家医院。每周三下午,都有许多捷克人来到医院的草坪上,学习一门古老的中国功法——易筋经。

出爪,亮翅。

他叫关鑫,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被委派来到中国-捷克中医中心任职,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中捷中医中心是中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健康领域合作项目,也是中东欧地区首家政府支持的中医中心。2015年6月17日,中捷中医中心在捷克的赫拉德茨·克拉洛韦正式成立。

"我们不单单是用针灸、推拿、气功,包括八段锦、五禽戏,以及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精制药片等等,用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得到当地老百姓和政府,包括医院层面高度的赞扬。"

"这里最痛对吧?现在我给你扎针。"

中捷中医中心运营前三个月,疼痛类患者的改善率就达到了60%到80%,功能性疾病的患者神经系统改善率为50%。明显的疗效让许多捷克患者慕名而来。

维索娃女士就是其中之一。50岁的维索娃女士四年前被诊断患了乳腺癌,术后的化疗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不仅肌肉疼痛,甚至连行走的力气都没有。

"之前的话,会疼到从轿车上下来的时候,起身都需要扶着把手,不然就会起不来。散步的时候,觉得全身都是僵直的。"

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中国-捷克中医中心,寻求中医医生的帮助,结果令她惊喜。

"其实这也是一种气机的不通畅,所以我们用了一些针灸,再加上一些功法的指导。在中药第一疗程过后,我感觉基本上就好得差不多了,精力也充沛起来。现在我已经能做运动,能练太极了。我想我已经和其他人一样了。"

开设三年来,中捷中医中心门诊量超过三万人次。据院方统计,诊疗有效率达到80%,显著效果率达到35%。其中,关节慢性疼痛、阿尔茨海默症和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这三类患者诊疗效果最为明显。

"中医为海外的人民所接受的话,它首先是在疗效,然后才慢慢体会到中医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整体大医学概念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中西医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我很开心,有几家大型医院在等待(中医)立法审批的结果。如果顺利通过的话,有兴趣开设中医中心的至少有三四家大医院。"

他叫慕斯,是中捷中医中心的捷方负责人。虽然中捷中心成立才三年,但慕斯接触中医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

慕斯是骨科医生,在门诊时经常遇到因肌肉劳损和关节疼痛来就诊的病人。他并没有很好的方法可以缓解疼痛。

2013年他开始接触中医,自费学习针灸,并取得了捷克的针灸医师从业资格证。

"我学了针灸和中药,我掌握了更多诊治病人的方法。除了西医的方法之外,我也可以用针灸和中草药。我不再仅限于一种治疗手段,我有了更多的选择。"

慕斯发现,中医对疼痛有独特的理解。《黄帝内经》有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而外来的邪气侵犯人体,停留在经脉中,使得气血运行不通畅,故而产生疼痛。"中医经常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来叙述经脉淤塞与疼痛的关联。

这位捷克的骨科大夫对治疗疼痛有了新的认识,这甚至帮助他在二女儿诞生时亲手缓解了妻子的难产之痛。

"我给妻子施了一次针,在她右手的内关穴上。我觉得是有帮助的——生产过程加快了,因为刺激那个穴位可以降低疼痛等级,促进子宫收缩,帮助宫口打开。肯定是有作用的。"

三年前,得知医院要开设中医中心,慕斯便主动要求来中医中心工作,因为这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还可以向来自中国的医生请教纯正的中医技术。

"太溪穴,太溪穴要再过去一点,在中间,放在穴位上一英寸的位置,一下子刺下去,像注射一样。"关鑫分享的临床经验让慕斯觉得获益匪浅。

利用工作之便,慕斯常常会和关鑫交流临床上碰到的问题。

"中捷中医中心起到了向患者表明中医能够切实解决他们问题的作用,也向大家证明中医可以很好地与西医相结合。这些因素对中医在捷克的传播和积极影响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的中心是受欢迎的,有90%多的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老百姓来说,增加了一种治疗方式,更多了一种选择。"

虽然来中心就诊的患者都认可中医的疗效,但由于中医进入捷克时间短,仍有一些捷克人对中医并不了解。因此,中捷中医中心在运营之初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医生和教授不懂中医疗法,没看过任何关于中医的东西,就对中医评头论足,说一些很不中听的话。我有时候跟他们说:你们这些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对中医一无所知,为什么要对它横加指责?"

"有段时间,在捷克的电视台讨论过中医,每期一个小时,共三期节目。捷克人民对中医的了解和认识,和西医医生对中医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障碍在于,西医很难接受中医。他们觉得中西医理论基础和原则不一样。"

尽管有质疑声和来自外界的压力,尽管身处异乡颇为不易,但只要看到患者们能通过中医减轻痛苦,或甩掉病痛的折磨,关鑫和他的同事们还是觉得非常值得。

在关鑫的办公室里,有一抽屉的巧克力和糖果——这些都是患者对他表示感谢送的礼物,也是对他在中国中心工作的最好肯定。

"领导说入乡随俗,而且都是小礼物,不要紧,收吧。"

"在我的视野范围内,(看到)最多的是这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个礼物,当时我看了半天说这是啥?后来翻译跟我说是蝴蝶:这里是蝴蝶的两个眼睛,这个是它的两个大翅膀,这是小翅膀。非常有意义,所以我一直放在身边。"

"不能看了,一下子就想到很多病人以前的点点滴滴,所以突然之间情绪特别波动。"

无形的礼物,或是他们由衷的感激,这也是他们在这里存在的价值。

在中捷中医中心所在的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附属医院里,医学中心的大楼顶端,"1928—2018"的字眼赫然入目。这所历史悠久的医疗机构迎来了第九十个年头。

大楼广场的草坪上,一株新苗茁壮成长——它便是2015年刘延东副总理手植的"中捷友谊树"。不同于周边高大茂盛的捷克国树,这棵紫花泡桐根皮皆可入药,是一株道地的药用植物。它虽年幼,却生机勃勃,恰如中医在这一方异域土地上的无限可能。

"接下来在(中捷)中医中心当中,我们将建一万建筑面积的这样一个中医中心,不单单是有医疗,还有科研乃至于教学,包括培训,成为欧洲比较大的一个培训中心。"

"现在不仅仅是捷克,其实我们在南欧、亚洲、中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逐步地在开设一些中医中心。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话,其实也在慢慢把中医的一些疗法吸纳到他们的体系当中。"

中国-捷克中医中心、中国-阿联酋中医中心、中国-马耳他中医中心……2015年以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财政部批准设立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已立项支持了一批"一带一路"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

昔日丝路驼铃,海上帆影;今日医疗合作,教研协同。古老的智慧在信息时代重新焕发出年轻的光彩。中医药这一股源头活水,汨汨奔流,汇入维护世界健康的医学泉流,滋养着人类生命之树,开花结果。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纪录片《极致新疆》解说词丨第1集:何止青绿

    伊犁,少数民族语言中意思是"光明显达"。为这处位于天山北麓的"光明显达"涂上浓墨重彩的就是历史。古道是历史的"注脚"。夏特古道、乌孙古道,踏过冰川,涉过激流,翻越达坂,将北疆的伊犁和广阔的南疆连在一起。

    91纪录片2025-08-19
  • 纪录片《大秦岭》解说词文字稿丨第4集:天人合一

    秦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孕育塑造之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秦岭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而秦岭所蕴藏的丰富深厚的文明价值和精神品格,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力量。

    49纪录片2025-09-05
  • 纪录片《遇见最极致的中国》解说词文字稿丨第6集:山河并流

    怒江位于三条大江的最西边。它的西侧就是山高坡陡的高黎贡山,垂直高差超过4000米。人迹罕至的中缅边境密林中,生活着一种神秘的金丝猴。它们毛色灰黑,行踪飘忽,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科学家最终确认——这就是金丝猴的新种:怒江金丝猴。

    95纪录片2025-08-30
  • 纪录片《生命的极限》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雨季和旱季

    在非洲的中西部,生活着一个名为沃达贝部落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似乎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牲畜是沃达贝部落最重要的财产,他们在迁移时会带上所有的牲畜。他们偶尔也会去集市上交易货品,但多数时间都会在广袤的平原上过着游牧生活。

    109纪录片2025-08-25
  • 纪录片《甲午》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开国

    鸦片战争爆发前六年,英国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违反大清国对外国人活动区域限制的规定,双方矛盾激化,清军与英舰交火。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与列强的第一次武装冲突。那一年也是一个甲午年(1833)……

    106纪录片2025-08-30
  • 纪录片《自然的力量》解说词文本稿丨第三集 水流

    在陆地上,斑海豹喜欢拥挤的集体生活。它们聚在一起,又为争夺地盘用短小的前肢互相打闹。再过一周时间,它们就将离开渤海,迁往太平洋西北部的其它海域,度过夏季和秋季。今年新生的小海豹正在强化游泳技术的训练,为迁徙做着准备。之后小海豹要跟随族群在一个月内游过1000公里的距离。

    37纪录片2025-09-07
  • 纪录片《中华2·刻骨铭心》解说词文字丨第1集:天启

    在AI时代来临之际还体现出超越字母文字的多种优势,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汉字和日月星辰、山川湖海一样,依旧年轻。好像我们初识世界时的好奇眼光,好像盘古开天地时的新鲜模样。

    114纪录片2025-08-09
  • 纪录片《大国农业》解说词文本丨第3集:耕海牧鱼

    要想知道一片海域的渔业资源详细情况,需要多年持续的数据积累。像挪威、日本、意大利等捕捞业发达的国家,都拥有十几艘甚至几十艘千吨级以上的专业船只,长年进行系统的渔业资源调查,时间跨度最长的已经近百年,调查范围远至南极。而中国一直缺乏大型的专业调查船只,科学家们只能望洋兴叹。

    54纪录片2025-08-19
  • 央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解说词文字稿丨第一集:纵横

    食物链最顶端的霸主——野牦牛,高原上体型最大的动物。狼群展开攻击,受惊扰的牛群快速聚集保护小牛。成年野牛重达五百公斤,拥有10倍以上狼的体魄。初生的小牛成为狼群的攻击对象。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母牛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它久久不愿离去。

    25纪录片2025-09-07
  • 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3》解说词文字稿丨第2集:拣尽寒枝

    这首词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一生有三位夫人,这是他的第一位夫人王弗,跟他可以说是少年夫妻,共同地伴随他的青年时期和他的壮年时期一起成长的。苏轼对她的感情应该说是最深刻的。在词里边悼亡,苏轼是第一家。

    47纪录片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