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纪录片

纪录片《极致新疆》解说词文本丨第3集:人类净土

2025-09-23纪录片阅读

本文字实录基于纪录片《极致新疆》第3集 人类净土的硬字幕,通过以下技术流程生成:  
1. 字幕提取:使用「幕析图像」OCR工具进行初步提取;
2. 智能校对:借助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进行校对与优化。

字幕提取工具:幕析图像https://www.mxiimg.com/



注意事项
• 本文仅演示字幕提取与优化的技术方法
• 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节目内容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以下是经过整理和修正的纪录片解说词,完全保留原文内容和风格,仅修正明显的OCR识别错误和格式问题:

在中国向西的故事与传说中,常常忽略这里,但实际上,这里却是世界游牧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阿尔泰山。阿尔泰山,生命的“襁褓”,文明的"驿站"。极致的自然环境,让阿尔泰山保留了原始的物种、古老的群落,以及远离都市的人群和生活方式。

史前的河,远古的海,数百万年堆积的沙碛,沙碛中遗世独立的物种,每一样,似乎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林中的雾,山顶的风,喧嚣的河谷,寂静的雪国,每一处,仿佛都离"天堂"很近,离尘世很远。触手可及的星空下,未曾被开化的原野,这些仿佛开天辟地时就已经存在的景致,让阿勒泰地区珍藏下人类的净土。

在深邃悠长的苏尔伴奏下,林间生命的从容静怡,周而复始,千年不变。

九月下旬,气温骤降,悬浮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雾。山谷地形,冷空气不易扩散,为晨雾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低温环境。

喀纳斯,蒙古语的意思是"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峡谷中的湖"。如果"神秘莫测"指晨雾的话,那么,"峡谷中的湖"就是晨雾的源头。沿喀纳斯河逆流而上,河流的源头就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喀纳斯湖。湖水最深处达188.5米,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

湖泊涵养水源,哪怕一个水头,在阿尔泰山叠嶂的峰峦不断补给下,也能汇成生生不息的大河。顺河而下,河的两岸是林海,墨绿、葱绿、碧绿,不同的绿,明暗变化,呈现出复杂的纵深。阳光越过阿尔泰山和缓的山脊线,给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泰加林镀上一层金色。

友谊峰下,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白桦、欧洲山杨组成的阔叶林交织在一起。这里是地球上西西伯利亚泰加林带向南延伸的极限位置。

茂密的泰加林下,灌木生长争先恐后,由低到高,发育出从真菌到浆果的完整生态系统。马鹿、棕熊、雪豹、鼬科动物隐没林间,奋力生长。

炊烟和牧群在湖光山色中苏醒。刚挤出的奶汁过滤,木棍搅拌后静置发酵。在乳酸菌的作用下,乳汁表皮会凝成油脂状,这种顶级酸奶在中国古代被叫做"醍醐"。醍醐加热,蒸发出的液体冷却后就变成奶酒。制作奶酒的原料切成小块,晒干,就变成了蒙古族图瓦人四季的美食——奶疙瘩。

人间烟火之上,就是阿尔泰山。阿尔泰山绵延约2000公里,其中四分之一在中国境内。山脉平均海拔在1000米到3000米之间,最高峰友谊峰4374米。阿尔泰山南望,和天山之间的广袤区域就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每一座高峰下,都有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春季冰河解冻,一河春水挨过将近半年的冰封,此时由静谧变成喧嚣澎湃。连绵的阿尔泰山将山中的河流分成两大水系: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乌伦古河依山蜿蜒前行,山间河谷为众多生命提供庇护,让这里成为人类文明的早期摇篮之一。

漫长的地质演变,高山变成峡谷,众多的湖泊留存在密林深处。融化的冰川水让湖泊水质清澈,湖光映衬山色。森林、草原与湖泊依山铺展。植被中的水分渗透到地下,在一定的条件下涌出地面,以泉水、溪流的方式为湖泊湿地补给稳定的水源。天地循环,周而复始。

山间谷地保留着蒙古族图瓦人的村落。世居林间的图瓦人,生活的模样融入在森林里。喀纳斯、禾木、白哈巴这些图瓦村落,传递出林木中人安静从容的生命气质。

就是这独有的纯净,将王一淇从上海吸引到阿尔泰山脚下。山前的阳坡,以"天堂牧场"著称的就是那仁草原。这里是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取景地。白哈巴的简单和纯粹,让故事变成现实。

"你读完两章之后就觉得,哇这不就是白哈巴吗?就是有一种我的生活被描述下来的感觉,甚至于我正在体验李娟当时体验的那种生活的感觉。(2023年)今年,他们(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我们这儿取景,在白哈巴村取景,我就觉得梦想照进现实了。"

阿尔泰山,文明的转折点之一。数千年前,在这里,人类逐渐从林中猎手转变为草原牧民。曾经的森林记忆被保存在图瓦人特有的乐器苏尔中。

芒达勒西,森林中生长的草本植物,在草茎上打三个孔,就制成了被叫做苏尔的草笛。空旷辽远的笛声,不仅将你带回远古,还将你带回童年。在童话般的木屋中,体会童年时才有的无忧无虑。

远古的星空下,围绕篝火,人们将记忆刻画在石壁上。这些原始的线条、神秘的符号记录的,也许是人类最壮观的一次迁徙。阿勒泰千里岩画长廊,每一幅岩画里都封存着一个古老的传奇。传奇讲述着数千年前,游牧部族在人类净土阿尔泰山的永恒瞬间。

暮春时节,阿尔泰山东段空气依然干冷清冽。苍穹之下,三个海子由东向西排列在山谷中。海子东岸立着用巨石砌成的石堆,大小不等十余座石堆组成祭祀遗址。它们的存在为岩画记录的场景提供了佐证。

考古发现,巨石堆建造于公元前800年左右的西周时代。如此遥远的时代建造如此大型的祭坛,建造者的财富、组织能力以及征服时间的野心从何而来呢?

苍茫中,垂天而立的鹿石将远古的秘密封闭在岩石中。破解秘密的"钥匙"就藏在阿尔泰山脚下、额尔齐斯河边。

5000多年前的一个寒夜,额尔齐斯河南岸的洞穴中,文明的火种被点燃。通天洞,新疆最古老的人类家园。这里发掘出的早期人类活动遗存让考古学家兴奋。拂去历史尘埃,碳化的大麦、粟米的种子以及考古地层测年获得的信息显示,5000多年前在通天洞生活的民族已经具备冶炼和农业技能。谷物为文明提供了新的前行动力。

天地之间,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转场是千年来阿尔泰山的游牧民世代传承的史诗。转场中,每一处峡谷、每一处水源、每一块草地都刻在牧民托库塔森的大脑中。信马由缰是永远的天地牧途。

初瓦玛是牧民在山谷开拓的牧道。羊群要从上百米的山头直降谷底,越过这里,前路一片坦途。从这里前往夏牧场大约要走300多公里。

夏季,在无数通往高山牧场的垭口处都有同样迁徙的场景。在气候多变的峡谷,牧民需要靠着经验躲避风险。阿勒泰大尾羊一年迁徙近800公里,堪称世界上最具耐力的"千里羊"。

迁徙路上,头羊是牧民可靠的伙伴。无论是过垭口还是蹚过湍急的河流,头羊都要给牧群作出示范。整个夏季,牧人们平均半个月就要转场一次。这种轮牧方式如同河流定期改道,已延续了千年。

森林结束的地方,准噶尔盆地铺陈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这是阿勒泰地区的毛细血管,即使在最末端处也有它的澎湃张力。

准噶尔盆地中央,一望无际的沙垄覆盖了面积相当于台湾省一倍多的土地。这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旱生植物在沙漠中坚守,它们演化出蜡状的外表用来抵御炙烤蒸发。

作为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数亿年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还是海洋。水体蒸发后,侏罗纪、白垩纪时代的古海地质沉积经过风蚀水切,造就了如今沟壑密布、陡崖林立的雅丹地貌。

五彩城经历了亿万年的地质演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风蚀残丘。大自然格外垂青这里,丰富的地理信息在这里呈现。没有经过刀耕火种的人类改造,保持了地球更早的模样。

准噶尔盆地东部便是中国最大的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因卡拉麦里山得名。蒙古野驴是保护区里体型最大的有蹄类动物,它们以家族群居的方式生存于此。

同样群居的鹅喉羚遇到危险时,会以将近60公里的时速逃离。准噶尔野马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野马种群。19世纪末,野马濒临灭亡,它的行踪成为传说。

1876年,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准噶尔盆地发现并捕获野马运回欧洲,人们将这批野马称为普氏野马。1985年,一批来自欧洲的普氏野马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

野马棕黄的毛色让它更容易隐身荒漠,宽大的嘴型适合咀嚼荒漠地带的植物。即便饮水,依旧留下站岗的"哨兵",这是野马警惕的习性。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水源饮水,野马借此宣示主权。

荒漠深处,野马的发情期悄然来临。为争夺交配权,争斗不可避免。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今天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普氏野马野放栖息地和繁育地。

阿勒泰的秋天再次从河流开始。山峰下蜿蜒曲折的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冰雪融水注满了河道,大河奔流穿过可可托海的岩石山,一路向北到达北极圈。

未知的远方永远激发人们探险的渴望。上万年时光中,在渴望的感召下,人们一次又一次开始额尔齐斯河的漂流。

"我出生在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在小的时候,我会顺着这条河时常地想,在那座大山的背后是什么?而这条大河的尽头又会是什么样的?也许就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吧,这条河不断地激发了我。我已经不再满足于自己的想象,我决定要顺河而下。"

一条河带给人一生的好奇与探索。大山大河藏不住人类的想象与好奇。额尔齐斯河上从不乏孤勇者的身影。

"大河北上,穿越万里。在路上的时候碰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俄罗斯人,当然还有汉特人、曼西人、涅涅茨人。你和每个人相遇、交流,都感觉好像是上天注定给你安排的这样一个故事。而且我碰到每个人基本上会让他们说一句'你好中国'。"

穿越阿尔泰山南麓,平静的套查干湖被群山环抱。这里是乌伦古河的源头之一。乌伦古河两岸是蒙新河狸的世居之地。河狸被誉为"动物界的建筑师"。当它频繁出入巢穴、大量储食时,乌伦古河的秋天降临了。

发源于阿尔泰山,沿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一路穿山越岭,浩浩荡荡向西奔去,最终汇入面积约1035平方公里的乌伦古湖。

乌伦古湖海上魔鬼城矗立在入湖口。风蚀的雅丹地貌在湖水的环绕下呈现出冷峻而壮观的轮廓,宛若一座城堡守护着乌伦古湖。

乌伦古湖又称福海,是阿勒泰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湖中盛产银鱼、河鲈、白斑狗鱼等十几种鱼类,是新疆重要的产鱼区之一。

"我从夕阳临近傍晚的时候就在等,看着太阳慢慢落下去。等到蓝调的时刻,我看到天边的星星越来越明显。蓝调过后,我就开始期待今天晚上到底会不会出现极光。周边一切安静到你只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和快门的声音,但我的内心却一直在汹涌澎湃,希望即将出现的极光能打破这个阿勒泰的夜晚。"

星瀚下,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天鹅绒幕布。起初如轻纱般缥缈,渐渐地又如波涛般汹涌。极光点燃了阿勒泰的梦境。极光与星空的相遇是宇宙赋予阿勒泰珍贵的礼物。

在这里,寂静能让你听到自己的心跳,见到未曾被霓虹污染的星空。这样的梦境到底在诉说着什么呢?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渐渐远去。

十月,阿勒泰即将进入一个你前所未见的冰雪世界。大雪封山前,护林员进行本年度的最后一次巡山。从喀纳斯湖到人迹罕至的白湖,完成一个来回的巡查。

这是深藏在阿尔泰山隐秘处的阿克库勒湖。湖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白色的光泽,当地人称白湖。白色的雪,白色的湖,水墨色的山。

风雪即将"封印"喀纳斯。叶尔森和他的队友暂别了泰加林友谊峰,雪跟着就下来了。阿勒泰在哈萨克语里有"雪的一半"的含义。在喀纳斯,春夏秋都是匆匆过客,七个月的漫长冬天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一米厚的积雪将禾木村封印在山谷中。冰河上蒸腾的水汽形成神奇的景观——雾凇。雾凇下是滑雪者眼中的雪中极品——粉雪。粉雪又称干粒雪,因为凝固核较小,雪粒结实饱满,富有弹性。

优质的粉雪资源是阿勒泰的宝藏,它吸引滑雪人将目标锁定大山野雪。

雪原上跳动的火焰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威胁迫近时,鹅喉羚会迅速集群,跃动奔跑,远离危险。鹅喉羚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超过一万只。庞大的种群是速度与激情的生命底色。

普氏野马长出了厚密的绒毛抵御寒冬。2001年野马实现野放,如今这里的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突破了600匹。和野马一起壮大的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蒙古野驴。辽阔的雪原为将近4000匹野驴提供了驰骋的空间。

原始的物种、蛮荒的环境让人们暂时告别文明,学会欣赏野性之美。

漫长冬日,大自然虽然吝啬,但骆驼凭借浓密的绒毛、宽广的食谱,坚韧地生存在阿勒泰的寒冬。

清晨九点,冰冻的乌伦古湖在晨光中苏醒。爬犁载着渔民踏雪寻鱼。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极寒中,他们即将开始乌伦古湖冬捕。

打眼、下网,1000多米的大网被缓缓地下到厚厚的冰面下,然后牵引到适当的位置。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渔民在乌伦古湖要连续捕捞两个月左右。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山水的馈赠让人们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这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的约定。

大雪封山,蒙古族图瓦人的交通工具由雪橇换成了毛皮滑雪板。大约1.2万年前,这样的交通工具就已经穿行在泰加林间。环境虽然严酷,但是毛皮滑雪板带来的速度能让一代又一代的游牧民在林间也能像马上一样自由。

清澈的雪原将简单质朴的生活包裹在群山之间。喀纳斯,或许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它的存在证明人类过去拥有无比美好的栖息地。

阿尔泰山野雪公园,中国规模最大的野雪公园。冰雪覆盖的阿勒泰在这里美丽的宛如童话。纯真的美,简单的快乐,肆无忌惮不用内卷的生活,唤醒了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

回到这里,仿佛就回到了人类的净土。

(注:以上文本已尽可能修正明显的OCR识别错误,完整保留了原文的叙述风格和专业术语。部分专有名词和特殊表述因原始文档质量问题可能存在少量不确定修正。)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纪录片《西拉沐沦》解说词丨第1集:山河相见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大兴安岭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这条中国最北的山脉,北起黑龙江漠河,南至内蒙古赤峰,全长1400多千米,犹如长龙横亘在星球之上。大兴安岭最南端在西拉沐沦河北岸停止延伸,而在长河南岸,燕山山脉的最北缘也停止了向北生长。两大山脉交会带的西侧,是一望无际的浑善达克沙地。

    43纪录片2025-08-19
  • 纪录片《陶寺》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王者之城

    陶寺遗址的发现——无论是鼍鼓、土鼓和石磬的乐器组合,等级化的墓葬分布与陶质龙盘,扁壶上的朱砂文字符号,还是规模宏大的城墙遗址,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它们都鲜明地体现出与夏商时代乃至后世的连续性特征。这使得陶寺遗址在众多同时期的史前文化遗址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文明探源过程中备受瞩目的焦点。

    69纪录片2025-09-14
  • 纪录片《极致新疆》解说词文字稿丨第2集 万山之祖

    欧亚大陆腹心之地,帕米尔高原等待又一个黎明。帕米尔高原横跨中国、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作为"万山之祖",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交汇于此。在这里,海拔超过8000米的雪峰就有4座。中国古代称帕米尔高原为"葱岭"。

    75纪录片2025-09-11
  • 纪录片《大太平洋》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激情

    长久以来,瓜达卢佩岛一直巍然矗立在冰冷的海水中,吸引着众多大型生物前来。这里的海滩是众多哺乳动物的休息之所,其中包括体形壮硕的海狮。而像象海豹这样的庞然大物也随处可见。此外还有大白鲨经常在近海地带巡视,伺机捕猎。而大白鲨一旦出击,猎物就会在劫难逃。

    107纪录片2025-09-22
  • 纪录片《岭南医道》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少年行

    公元1094年,五十九岁的苏东坡抵达了这里。进山时已是暮色四合,一夜星河入梦。贬官广东惠州的苏东坡终于得偿所愿,与心中的老师对话:勇敢坚持自己的理想,乐观对待人生的苦难。这是一座历代文人无比向往的山,让他们在骨感的现实中看到理想的人生微光。谢灵运、韩愈、杨万里、刘禹锡、汤显祖,他们和苏轼一样,不远万里相继登临这座海拔1296米的南粤群山之祖。

    66纪录片2025-09-14
  • 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3》解说词文字稿丨第2集:拣尽寒枝

    这首词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一生有三位夫人,这是他的第一位夫人王弗,跟他可以说是少年夫妻,共同地伴随他的青年时期和他的壮年时期一起成长的。苏轼对她的感情应该说是最深刻的。在词里边悼亡,苏轼是第一家。

    51纪录片2025-08-27
  • 央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解说词文字稿丨第一集:纵横

    食物链最顶端的霸主——野牦牛,高原上体型最大的动物。狼群展开攻击,受惊扰的牛群快速聚集保护小牛。成年野牛重达五百公斤,拥有10倍以上狼的体魄。初生的小牛成为狼群的攻击对象。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母牛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它久久不愿离去。

    29纪录片2025-09-07
  • 纪录片《你好!火星》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出发

    由于火星和地球都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在内圈的地球有时落在后头,有时又跑在前头,有时中间隔着太阳距离超远,最远的时候两个星球相隔4亿公里;有时都运行到太阳一侧又会靠得很近,最近的时候大约5500万公里。

    93纪录片2025-09-22
  • 纪录片《生命的极限》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雨季和旱季

    在非洲的中西部,生活着一个名为沃达贝部落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似乎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牲畜是沃达贝部落最重要的财产,他们在迁移时会带上所有的牲畜。他们偶尔也会去集市上交易货品,但多数时间都会在广袤的平原上过着游牧生活。

    112纪录片2025-08-25
  • 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解说词文本稿丨第5集 水脉是文脉

    尤其在南宋以后,涌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家和学派:朱熹提出"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独立思考"和主观能动作用,吕祖谦提出"治经史以致用",陈亮提出"事功之学",叶适讲究"功利之学"。孔子思想更多的从庙堂来到了民间。"经世致用"是这时期儒家学派的主流。

    41纪录片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