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纪录片

纪录片《丝路新空港》解说词文稿丨第1集:蜕变

2025-10-14纪录片阅读
本文字实录基于纪录片《丝路新空港》的硬字幕,通过以下技术流程生成:
1. 字幕提取:使用「幕析图像」OCR工具进行初步提取;
2. 智能校对:借助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进行校对与优化。

字幕提取工具:幕析图像https://www.mxiimg.com/



注意事项
• 本文仅演示字幕提取与优化的技术方法
• 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节目内容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以下是经过整理和修正的台词,未经人工校对: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为中原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2000年后的今天,一个道通天下、物畅其流的枢纽西安,正在加速崛起,为中国内陆开放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此加速汇聚。广阔天空上,空中走廊日趋繁忙,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球的空中丝路网与陆地上横贯亚欧的中欧班列,构建起立体多维的交通网络。历史的机遇又一次让西安站在了联通世界的十字路口,一座丝路新空港正在诞生。

每天,大约13万旅客在此出发、抵达,大约1000架次的飞机在这里推出、滑行、起飞或降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这是中国西北部最大的航空枢纽,300多条航线汇集于此,熙熙攘攘,繁忙非凡。

适应中西部发展战略,西安机场需要打造超级枢纽。而原址扩建是综合地理位置、空域、交通接驳等因素选择出的最佳方案。改扩建的蓝图从安军的笔下展开。

“这么大一个超级工程,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团队、建设者都是一个挑战。它从正在运营的西航站区转入到东航站区,跨越了现有的工作区,在东区进行扩建工程:新建一座T5航站楼、3条跑道、一座货站和配套工程。”

三期扩建工程的施工总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南北跑道之间就是航站区,同时还要考虑轨道交通的进入和连接。东侧有唐顺陵,西侧还有空港新城的商务中心。所以我们这次采用的是相对集中式、集约化的布局。”

70万平方米的T5航站楼,80万平方米的机坪,1549个日夜,万余名建设者风雨兼程,蓝图逐渐照进现实。航站楼的施工接近尾声,在地下11.5米深处,确保这座巨型建筑屹立不倒的关键设计——减隔震装置,柱体结构的包覆工作即将完成。

“我们这个位置就是T5航站楼抗震结构的一个典型装置。看到的白色区域里面有我们的减隔震机构。”作为T5航站楼的指挥长,李晓威见证了这个建筑从破土到成型、再到羽翼渐丰的全过程。

“减隔震技术说白了就是给整个建筑物做了一个缓冲垫。”在支撑建筑主体的立柱中设置橡胶隔震支座,如遇地震,隔震层可以通过变形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使得建筑主体保持稳定。

“我们这个候机楼里面总共有656个减隔震垫,对应了656个柱子。在8级烈度地震下,这个建筑物基本上是完好的。这在我们国内的建筑行业里面也是比较领先的。”

位于中国重要地理位置的西安机场,也是战略物资运输的咽喉要道。安全稳定地保障运行是它作为枢纽机场的使命所在。三期扩建工程远期设计客流量将达到每年8300万人次,更多的飞机、成倍的人流物流将在这个超级枢纽相会。

而一座运行中的机场要完成这场建设,压力首先给到飞机的主场——飞行区。即将率先启用的新建北二跑道上,“螺旋桨下的会战”正在紧张进行。

“原北跑道上按最先期确定的方案摆设广告布,关闭标志,收到请回答。”北二跑道的建设中,他负着最大的责任,也操着最多的心。

新建跑道是一座机场扩建的标志。多一条跑道,每年可以多迎接6万至8万架次的飞机,机场的吞吐量将得到大幅提升。原址扩建意味着航班不能停运,而施工也必须推进。飞行区的建设者们需要抓住每天仅有4小时的航班间歇期抓紧建设。

“通常施工,不停航施工大约提前2到3个小时就要开展现场准备,一直在现场等待。晚上早的话在11点钟左右可以进去(飞行区),早上大概4点半左右退出来。”五年里,飞行区的建设者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航班的“作息”,日夜兼程。

三期扩建工程新建改建跑道与滑行道规模大于现有飞行区的总和。现有运行区域位于建设区域之内,又给施工带来了多方挑战。“可以说我们的建设包围了运行,也就是我们在(边)上运行的‘心脏’。”

“比如说南二跑道中心线距现在的南一跑道是380米,105米之内就是我们的安全区。近距跑道建设中,跑道落错的风险有防航空器误滑,我们还防施工人员和车辆侵入飞行区的风险。同时因为是在用机场,我们还要防止所有各类管线的挖伤。”

保障现有航班不受影响,同时推进工程建设,难度不低于在心脏旁动手术。“这个冒泡了,擦到这儿,黑框和这边没齐。”

北二跑道验收进入倒计时阶段。这一晚,飞行区建设团队需要为新跑道的灯光系统接入电缆,并开始划设标识。“灯光系统、标记系统等等,包括道面系统和原有的场道系统完成准确的连接,直至达到完全地符合标准。大家辛苦了,注意保暖,穿暖和点。”

与此同时,西安机场的另一个角落也在应对前所未有的忙碌。夜晚的机坪,货运航班是这里的主角。52条货运航线由此辐射,“五国六城”覆盖中亚,通达19个国家。节假日前后的“下单”高峰,货运团队更是会24小时坚守保障。

“在西安,航班的聚集点比较多,所以我们中转货比较多。不管是在机坪上的运作,还是在库内对货物的处理时效,要求都非常高。”

“这是西双版纳来的货物,这是顺丰的货,那是新疆的瓜果,发往全国各地的牛羊肉、小白杏。你看我们还有服装,这都是鞋,还有一些饮料。”为了应对更多的货运需求,一座新的货运站正在成型,东西两座货运站两翼齐飞。

中国南方航空每年将会有100万吨货物在这里进出。前方是物流有条不紊的准备工作,后方新的货运航线也正在筹备中。

“这个是今天直飞从西安到阿拉木图的全货机,每周两班。运的主要货物就是到阿拉木图的电商货。我觉得我们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双向打通了西安以及经阿拉木图和塔什干的国际大中转。”

“之前他们(中亚地区)的电商时效可能要到20到30天。目前从飞机来说,我们可以用西安的航班(把货物)带到塔什干,从整个30天的时间里面缩短到一周甚至五天。”

“中亚需要中国,西安又作为连接中亚的排头兵。我们现在只是把这个贸易通道重新打开了。”新跑道建成后,西安机场2025年国际货运量预计比2024年翻一番。新的货运航线正在从这里生长,它们连接起亚欧腹地与沿海,实现物畅其流。

中国航油。扩大的飞行区里,在地下为飞机输送血液的输油管线也在延长。飞机停进机位,在你走下飞机的同时,飞机也在小憩的片刻抓紧时间补充能量。

如果说航油是飞机的血液,航油管线就是贯通机坪的血管。扩大的飞行区与原有区域连为一体,新建的航油管线也需要与原有管线联通。建设的接力棒传到了航油。

他们需要在跑道外的碰口位置,通过焊接的方式打通新老管线。精密焊接不能有一丝误差,需要在白天充足的光线条件下完成。为保障航油施工,指挥部在繁忙航班的夹缝中协调出了一天的施工期。时间有限,必须一次成功。

“航空煤油属于危险化学品,请勿靠近。我们要把新管线和老管线结合起来的话,它属于特级动火。最大的风险在于它随时会存在可燃性爆炸气体。”

今天现场作业的是中国最专业的电焊高手。即使这样,李文智和同事们也不敢掉以轻心。作为现场安全质量监督员,每隔30分钟他就要下到作业现场,检查坑内是否存在可燃气体,同时查看留给他们还有多少时间。

“只有氧气,其他(可燃)气体都是0,对,好着呢。”测试结果合格。“好,焊接开始。”现场人员绷紧神经,头顶是庞然大物,手中是精确到毫米的焊缝。

现在的西安机场每天要为飞机输送2500吨航油。扩建完成后,航油输送的最大保障能力可以提高到每日近1万吨。即使机坪面积扩大一倍,即使面对飞机停靠高峰,一样加油快、加得放心。

飞机要加油,人在旅途也要加油。旅客带不走三秦四季,但西安味道可以长留于心。“西安本来就是一个古都,小吃面点比较多。国际航班增加以后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餐饮文化和饮食习惯。”

“繁忙的时候,(航食)一个小时出3000份餐左右。(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投用以后,航班量会增加。油泼辣子和泡椒我们研发了六款。这个是油直接泼到上面,浇好了,上飞机以后可以夹到馍里头。”

让西安味道进入更多飞机的客舱,这一份来自中国的热情与真诚也将在一汤一饭中传向远方。

尚在建设中的南二跑道上,一位特殊的“检测员”率先登场。“趴下,它就可以随时趴下。现在让它匍匐前进,然后跑步。我们关键的地方就是这个雷达。”

探地雷达主要就是用来做整体道面检测的,探查地底下是否有脱空、沉降的现象。三期扩建中,这位忠实的伙伴已经帮助李强的团队收集了13.5万平方米的跑道工程信息。

“通俗来讲,就是累活、脏活、危险的地方都让这个‘狗’去替代。人有疲劳的时候,‘狗’没有,所以它得到的数据也相对客观和准确。”

“现在稳定性挺好的,你看,工程质量还是不错的,很均匀。其实在这个阶段,机器狗的检测只是一个辅助性手段。因为民航有自己的规范,我们希望能够用一些新技术辅助实体工程做判断。”

机器狗采集的数据不仅可以作为工程安全监督的参考,还是建筑信息模型(BIM)的重要素材。机器狗和传感器、监控设备、大数据分析等采集的数据将在虚拟空间中搭建出一座1:1的数字孪生机场,与这座超级枢纽同呼吸。

未来,这个系统将协助机场工作人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作出决策。李强日行万步的同时,这位伙伴也时常陪伴左右。作为新同学,“小狗”偶有失足,蹒跚学步的过程中,它看到的不仅是脚下的机坪,还有更加广阔的天空。

这一晚,北二跑道迎来了来自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一次重要检阅。指引系统的清晰度评估,能否如期开航,要用评估成绩说话。

飞机降落后需要按照地面的指示系统进入停机位,降落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00公里以上,所以标识必须清晰醒目。如果提示不到位,导致飞机错过转弯时机,就会影响机坪交通。

大巴车在跑道上快速行驶,考官们模拟飞行员视角,通过目视做出判断。“你沿着跑道白边线往前走。施工周期比较长,加之各种施工客观环境的影响,很难确保每个环节不出任何瑕疵。”

“这都需要按照施工和设计相关的规范以及民航局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去完成整改以后,直至完全地符合标准。”一步千里,一夜又一夜,杨孟计和他的团队编织起了飞行区一寸寸的延伸。

航油管线已就位,空管人员已就位。飞行区、航站楼、公共区随着任务包一项项交付,各部门都进入了冲刺阶段。今晚,扩建工程即将迎来首个里程碑——北二跑道投运。

“新建北二跑道投运切换工作现在开始,收到。”新建成的北二跑道比原北跑道长800米。启用后,原北跑道将停止使用,改为滑行道。至此,拥有两条跑道、3条主滑行道、200个停机位的西安机场能够适应更多型号的飞机。

为了把跑道切换对机场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航站楼、塔台、飞行区将完成一场限时接力。“整个切换施工作业面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前期计划的时候就采用了分区域和分时段进行关闭切换的策略。”

切换空中交通指挥模式,完成跑道新旧标识的替换,同时安置好因机位调整受到影响的旅客。而完成工作的时间窗口只有8小时。

“这些是基础的航空资料,空管会知道哪儿关了,他会指挥飞机怎么滑。”最后一班的进场航班即将落地北跑道。“正在对这条跑道进行检查,这是这条跑道的最后一次场务对道面质量的检查。”

“深圳9288,右转沿A滑行,B5外等待。”随着深圳9288航班着陆,北跑道结束了起降使命,全面施工马上就要开始。刚刚落地的旅客也需要抓紧撤离飞行区。

“已经准备了25辆摆渡车了,设备要保证充足,不能延误航班。(跑道)在这个北二切换期间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G3以北的所有机动区已经关了,我现在通知机场那边施工。好,再见。”“中心你好,我是塔台,现在北飞行区(施工部门)交给机场了。”

“现在除10组之外,其他小组均可开展作业。”指挥组收到。接力棒交给了现场。北跑道与新建的北二跑道平行分布,飞行员在空中看到的两条跑道非常接近。

为防止飞机在空中对跑道产生混淆,需要在次日第一架航班进港前去除现有标识,换上新标识。“我们如何能保证整个切换是到位的?我们的标记牌、跑道的滑行线路、包括引导的标志标识,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错,一秒钟都不能晚。”

机坪的指挥车上,指挥人员和12个施工小组随时保持联络,动态跟踪每个作业面的进度。“这个车上要多配一个司机。现有看到的地面的一些标志,包括一些滑行道名称都发生了改变,明天全部是全新的。”

旧的秩序正在破除,新的规则开始生效。“指挥组收到,多组作业已全部完成。”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北跑道和北二跑道所有的标志标识全部更新完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建北二跑道正式投运。

“我身后的这架航班是东航MU2387航班,这是西安咸阳三期扩建工程新建的北二跑道首架起飞的航班。”MU2387即将在北二跑道上留下第一条滑行轨迹,顺利投运。

随着北二跑道的正式启用,服役33年的北跑道也将暂时离开航空舞台。“我们当年都在塔台,在这条跑道上指挥。在那个老塔台,就这条跑道。不管它的构型、它的道面,肯定不适合新的发展。未来要发展。”

“请你们撤场时报告进场人数和撤场人数。”“凡其他各组剩余人员以及厂家,共计14车46人,申请撤离。”“可以撤离。撤离过程中不要归心似箭,注意交通安全。大家辛苦了,早安。”“早安世界。”

“1991年9月正式投运(北跑道),2024年12月25日24点整准时关闭,它的使命就结束了。从它开始投运的第一天我就在,投运完结历史使命我也在这,多好。”

“东方2387,咸阳塔台沿A16滑行,05L跑道外等待。”1618天的夜以继日,在这一刻终于具象化为一串串航班代码。飞行区外,新的门户正在期盼八方来客。

如需整理更多节目台词,可找公众号【小小台词君】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纪录片《脑海脉动》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通脑有术

    大脑,拥有人体中最密集的血管网络。160万千米的血管滋养着多如繁星的神经细胞,使人类拥有了更丰富的智慧,但也意味着更加不堪一击。在中国,平均每10秒就有1人突发脑血管疾病,每28秒就有1人因此离世。这是否注定我们生活在疾病的恐惧之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

    33纪录片2025-09-15
  • 纪录片《极致新疆》解说词文本丨第3集:人类净土

    史前的河,远古的海,数百万年堆积的沙碛,沙碛中遗世独立的物种,每一样,似乎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林中的雾,山顶的风,喧嚣的河谷,寂静的雪国,每一处,仿佛都离"天堂"很近,离尘世很远。触手可及的星空下,未曾被开化的原野,这些仿佛开天辟地时就已经存在的景致,让阿勒泰地区珍藏下人类的净土。

    84纪录片2025-09-23
  • 纪录片《大秦岭》解说词文字稿丨第4集:天人合一

    秦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孕育塑造之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秦岭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而秦岭所蕴藏的丰富深厚的文明价值和精神品格,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力量。

    57纪录片2025-09-05
  • 纪录片《中华2·刻骨铭心》解说词文字丨第1集:天启

    在AI时代来临之际还体现出超越字母文字的多种优势,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汉字和日月星辰、山川湖海一样,依旧年轻。好像我们初识世界时的好奇眼光,好像盘古开天地时的新鲜模样。

    131纪录片2025-08-09
  • 纪录片《文脉春秋·历史文化名城篇》解说词丨第2集 四川阆中

    公元764年初春的一天,唐代诗人杜甫登上一座山峰,他将一座山水围绕的城池,尽收眼底。杜甫认为自己看到了世间罕见的美景,一首名为《阆水歌》的诗,记录着杜甫当时的心境。这并不是诗人传世的不朽名篇,但它却引发了后世中国人对一座古城的无限想象。

    59纪录片2025-10-15
  • 央视《我的大学》解说词文字稿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电师资力量雄厚,这里大咖云集:国家级教学名师、两院院士,还有各种国家级平台。小小的我,甚至也可以和大国工程、大国重器携手同行。踏入西电这扇大门,未来在通信、网络安全、电子信息等就业领域都缺不了你的身影。

    79纪录片2025-09-29
  • 纪录片《良渚》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文明之源

    良渚遗址有了明确的城。古城的发展是动态的。为了扩大居住用地,应对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在淤塞的河道上和城外的沼泽地继续堆筑黄土,形成新的生活区。在内城的外围,17处人工台地断续链接呈围合之势,卞家山、杨家村构成了面积约351万平方米的半封闭形态,今天称为外城。

    114纪录片2025-09-15
  • 纪录片《自然的力量》解说词文本稿丨第三集 水流

    在陆地上,斑海豹喜欢拥挤的集体生活。它们聚在一起,又为争夺地盘用短小的前肢互相打闹。再过一周时间,它们就将离开渤海,迁往太平洋西北部的其它海域,度过夏季和秋季。今年新生的小海豹正在强化游泳技术的训练,为迁徙做着准备。之后小海豹要跟随族群在一个月内游过1000公里的距离。

    48纪录片2025-09-07
  • 纪录片《甜美广西》解说词文本丨第1集:山谷暖风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山地多平原少。位于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光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少污染。海拔落差大,气候多样,这成为了广西发展农业的自然优势。而其中的山多与天热,更成为得天独厚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原产并非中国的植物在此落地生根

    64纪录片2025-09-01
  • 纪录片《遇见最极致的中国》解说词文字稿丨第6集:山河并流

    怒江位于三条大江的最西边。它的西侧就是山高坡陡的高黎贡山,垂直高差超过4000米。人迹罕至的中缅边境密林中,生活着一种神秘的金丝猴。它们毛色灰黑,行踪飘忽,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科学家最终确认——这就是金丝猴的新种:怒江金丝猴。

    100纪录片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