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纪录片

纪录片《极致新疆》解说词文字稿丨第2集 万山之祖

2025-09-11纪录片阅读
本文字实录基于纪录片《极致新疆》第2集 万山之祖的硬字幕,通过以下技术流程生成:  
1. 字幕提取:使用「幕析图像」OCR工具进行初步提取;
2. 智能校对:借助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进行校对与优化。

字幕提取工具:幕析图像https://www.mxiimg.com/



注意事项
• 本文仅演示字幕提取与优化的技术方法
• 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节目内容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以下是经过整理和修正的纪录片解说词,完全保留原文内容和风格,仅修正明显的OCR识别错误和格式问题:

如果把山脉看作凝固的"波涛",那么,世界上最奇伟的"惊涛骇浪"就在新疆的西南部——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这里,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和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期而遇。瀚海之上,数千座雪峰盘成一个巨大山结。山脉盆地形成的波峰浪谷里,人变成风景。旗云、群峰、河流,以及高原上渺小的人类,让新疆的壮美具体化。高不可及的险峻和一望无际的苍凉,为历史搭建了特殊舞台。

自从人类进入这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艺术和生活方式,数千年间就和"万山之祖"哺育的新疆西南部相伴相生,创造文明,守望历史。

欧亚大陆腹心之地,帕米尔高原等待又一个黎明。帕米尔高原横跨中国、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作为"万山之祖",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交汇于此。在这里,海拔超过8000米的雪峰就有4座。中国古代称帕米尔高原为"葱岭"。

牦牛,高原之舟。汉代,塔吉克族就驾驭牦牛立于群山之巅。塔吉克族在高原上也被称为"太阳部族"。牦牛叼羊是"太阳部族"中男子汉的游戏。海拔4000米左右,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三分之二。稀薄的氧气下,对抗、呼吸、奔跑,只有数千年高原生活锻炼出的强大心脏,才能让人和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抗、竞争。

绝对高度让帕米尔成为"万山之祖",也让它成为"万水之源"。帕米尔高原共有1000多条冰川,是世界上山地冰川广泛发育的地区之一。春天,冰川化为喧嚣,倾泻入峡谷。落差造成温差,温差将白色的雪花变成白色的杏花。山地河谷,处处都是回响着牧笛的杏花村。一样的"桃花源"和被时间遗忘的杏花村,深藏在帕米尔的"裂缝"中。地理造成的与世隔绝,让这里保留着最传统的生活、最古老的民风。

塔吉克族的鹰笛用雄鹰的翅膀骨制成。鹰笛伴奏下的鹰舞,既是艺术也是社交活动。展臂、垫步,是模仿鹰的飞翔。男女对舞,身心都沉浸在春风中。绝壁近在咫尺,绝壁之上就是金雕的巢。成年金雕在自然界几乎没有天敌,雏鸟则依赖4000多米海拔的庇护。为雏鸟提供食物是雄鸟的责任。超过2米的翼展,加上匕首一样的角质利爪,让它可以捕杀野狼。今天的"午餐"是野兔,几乎和体重相当的食物可以让幼鸟尽快适应高原的严酷。

帕米尔高原东部,天山昆仑山交界地带,另一个和金雕相伴的民族纵马踏过宛如历史的长河——柯尔克孜族,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大约2000年前,他们架鹰狩猎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史记》中。将猛禽训练成狩猎伙伴,勇气和技巧需要胆识。熬鹰时戴上眼罩是为了让金雕牢记主人的气味和声音。狩猎时要比猛禽更强悍,才能让金雕学会服从和忠诚。在人和雕建立的"契约"中,最重要的就是放归。一旦金雕进入壮年,哪怕再不舍,驯鹰人也会让伙伴重返天空。柯尔克孜族的驯鹰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对大多数物种来说都是生存的极限。只有具备驱赶狼群的勇气、驯化猛禽的强悍,才能在荒凉的高原上驰骋。纯粹的山,圣洁的水,养育了最质朴的人类,收藏着最原始的自然。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富含矿物质的红色土壤留存着帕米尔高原的童年印记。大约1万年前,火山冷却,帕米尔高原以平均每年7厘米的速度迅速隆起。数十个由碳酸钙堆积而成的锥形火山口被遗忘在高原隆起前的旷野中。被时间遗忘的火山口被称为"帕米尔之眼"。这双自然之眼以一种超然的睿智,凝望周边不断变化的沧海桑田。

水汽,阳光下可以变为短暂的彩虹;同样是水,也可以化作万古长河,藏身峡谷中。短暂和永恒,历史不变的主题。柯尔克孜族迁居帕米尔高原之前,西行的玄奘就曾涉足雪山脚下。据说,玄奘经过这里时,"金沙弥漫,面对湖水清波皎镜",不禁产生了"蛟龙生焉"的幻想。三千弱水,亿万白沙,如此雪山下的奇幻不是出自想象,而是源于自然。

白沙湖位于慕士塔格峰脚下。离慕士塔格峰不到300公里就是天山、昆仑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处。南北走向的萨雷阔勒岭将帕米尔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帕米尔属于中国。"昆仑三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3座海拔超过7000米的雪峰在东帕米尔并肩而立。湖泊如镜,雪峰永恒,镜像和真实激励人们探索更崇高的存在。

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冰川之父"。作为高大的雪峰,只有雄鹰才能在峰峦间留下印记。人类的脚步艰难超越雄鹰的翅膀。海拔5600米的C1营地,征服慕士塔格峰的努力刚刚开始。"争取下次休息的时候多喝点热水。我觉得我有点高反,说话很费劲,很累很累。大家看一下,这就是我们往C3走的路上,大概海拔6650米左右。"帕米尔高原上,高度形成的凛然让每一个试图征服它的人都不得不心生敬畏。怀着敬畏超越极致之后,一条富庶繁华的商路将弥补穿越雪峰的孤寂、艰辛和付出。

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都位于天山之南,地理上属于南疆。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两处几乎不可逾越的地理阻隔,让这个地区成为新疆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天然屏障。但是,如果跨过屏障,这里就是前往中亚和欧洲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屏障和通道造就了克州、喀什、和田独特的历史。历史中最著名的就是"丝绸之路"。

阳光唤醒历史。帕米尔高原上的石头城从唐代起就是丝路的出口之一。城堡沿用中原筑城方式,夯土为墙外包石块。历史上,因为石头城的辖区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数千年来,东西方的商队从这里开始险峻而曲折的旅程。帕米尔高原虽然将中亚、西亚、南亚分成独立的地理单元,但是山间河谷构成的隐秘"走廊"又让它们彼此联通。

喀什,联通的枢纽。汉代,班超以它为基地经略西域。也是从那时起,喀什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易场所、物流中心。数千年间,喀什像一个高雅包容的母亲,教会了不同民族享受美食、欣赏艺术,通过交易而不是战争增加财富。作为四大文明的汇聚之地,这里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喀什的雍容华贵离不开叶尔羌河的滋养。叶尔羌河,中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的源头之一。流过喀喇昆仑山口后,它在山前浇灌出葱郁的绿洲。有了大河和绿洲,丝绸之路才能穿越广袤的沙漠。它们赋予来往商队能量,赋予沙漠居民性格。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这片绿洲就是著名的刀郎木卡姆主要流传地之一。刀郎木卡姆将先民打鱼捕猎的动作直接融入舞蹈。热烈粗犷里隐藏着柔情万种。"仙女般的美人,看我一眼再走。请看我一眼吧,让痴情汉高贵得像个国王。"爱情是刀郎木卡姆的主题之一。一定程度上,这种饱含情感的歌舞开启了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源头。作为民族记忆,刀郎木卡姆甚至成为今天麦盖提农民画的母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绿洲中发育的不仅有艺术,还有杂技。"你们先不要把膝盖弯曲,好不好?好的,抓好先站得笔直。过去后就交给她你看,还是等会儿再给。赛丽姆罕,你先去压丝尖。好,你看艾碧拜姆站得多稳,就你在歪曲膝盖,我在叫你合并双脚。"昆仑山脚下的英吉沙县就是维吾尔族杂技达瓦孜最主要的流传地之一。早在汉代,这种空中走索就已经记录在张衡的《西京赋》中。

阿迪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瓦孜传承人。垂直高度超过200米的峡谷上,阿迪力的脚下只有一根直径4厘米的钢索。恐高是人类数十万年进化出的本能。达瓦孜艺人就是要在生死一线的情况下挑战人类本能。极致环境成就惊人传奇,可能就是这片大地的独特气质。

昆仑山以帕米尔高原为起点。昆仑山北麓,和田策勒县境内,海拔3000米以上的板兰格草原就像个意外,铺陈在粗犷冷峻的山脉中。这里,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宛如舌尖轻触,将4万多亩的山地"舔"成草原。柔和与生硬的对峙让"莽昆仑"变得奇幻。

昆仑山,中国传统文化的祖庭之一。作为以西王母、盘古、女娲、后羿等神话传说的孕育地,以天下大同为根基的昆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地理上,昆仑山是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的分界线。绵延2500多公里的山脊线将青海、西藏、新疆联成一个雄浑的地理单元。

雄浑之外,"玉出昆仑"的传说与传奇增添了山脉的神秘。昆仑山中,河流奔腾而下。玉龙喀什河也被称为白玉河,它和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墨玉河一起劈开花岗岩构成的山体,将高品质的玉石从大山深处带到山前的河谷浅滩。夏商时代,昆仑山出产的玉石就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带到数千公里外的河姆渡、殷墟。今天,珍贵的和田玉籽料最高成交价将近2亿元。

白玉、墨玉两条大河出昆仑后汇流成和田河。借助数千米落差形成的势能,和田河义无反顾地闯入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中的河流重要的不是深度而是广度。和流动沙丘不断对抗中,浅浅的河床"血管"铺展成枝杈纵横的粗大脉络。即便被沙洲不断切割、梗阻,也要为死寂的沙漠保留生命的痕迹。

河流消失的地方就是广袤无垠的沙漠。帕米尔高原隆起前,这片占据南疆近三分之一的沙海曾经是河流冲积平原。随着高原的隆起,数百万年沉积的沙砾最终在雪峰脚下形成面积超过33万平方公里的"死亡之海"。

沙蜥置身塔克拉玛干宛如月球表面的荒凉。因为可以通过猎杀昆虫补充水分,让它能够在极度干旱中幸存。塔克拉玛干沙漠继承了和帕米尔高原一样拒人千里之外的气质。数米高的陇岗、长度大约1000公里的流动沙丘让人恐惧到绝望。

在绝望中生存必须有发达的根系。这片成年胡杨横向生长的根系可以深入地下100米。绿色带来希望。2024年,随着一条比京九铁路还长的阻沙防护带的合拢,"锁边"工程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封闭在绿色中。"你好,加油!"追寻绿色,勇敢者开始再次征服沙漠。

这样的征服大约开始于2000多年前。从汉代起,丝绸之路就曾环绕过塔克拉玛干。今天,即便借助机器,重走环绕沙漠的丝路也是极致挑战。4500公里的路程,67.2摄氏度的地表最高温,每一项都让人真切地体验到当年丝路跋涉的艰难。当历史和现代以这种方式跨越时空相遇时,不禁要问:那些消失在丝路上的人们到底给沙漠带来什么?

也许是巧合,每到历史盛世,河流就一往无前地深入到沙漠最深处。尼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汉代,河流北上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数百公里。大河滋养了精绝古国。精绝,西域都护府属下城邦国家。拂去掩埋历史的尘埃,被岁月剥蚀的木料是曾经的葡萄园、客厅、衙署。沙漠遗址中出土来自四川的锦缎。蜀锦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汇聚东方,象征着中国的安宁昌盛。"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迄今为止新疆发现最早的字样"中国"。

2000年,沙漠放羊的牧童无意间闯入了这间世界上最小的佛寺。南向北座的莲花佛造像造于魏晋南北朝。极端干燥隔绝了岁月侵蚀,艳丽色彩将人们带回1500年前的精神世界。以千年为尺度,丝绸之路上流动的商品、财富、思想、信仰让文明之花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绽放。

沙漠深处,10万株玫瑰构成瀚海中最小的绿洲。昆仑玫瑰曾经是古于阗的珍宝。大约2000多年前,这种昆仑雪水滋养出的娇艳就已经跟随商队到达遥远的西亚和欧洲。商队带走花香,留下色彩。

春天,和田的维吾尔族庭院中又到了晾晒艾德莱丝绸的季节。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入的养蚕、丝技术让和田变成了丝路上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之一。以藏红花、石榴等植物为染料,白色的丝线经过扎染,最终在织机上编织成艾德莱丝绸。"这是羊角的形状,在两边是女孩子戴的耳环的形状,这样形成了整个艾德莱斯的图形。"今天,艾德莱丝绸装饰维吾尔族妇女的丝巾裙摆。历史上,它作为和黄金一样贵重的"硬通货",曾经支撑起许多丝路城邦的繁荣。

丝织业的繁盛,"中华文明之光"也让另一种文明永远闪耀在沙漠中。桑树,丝织业的根基。它除了给蚕提供食物,还可以成为造纸原料。唐代,和田出产的桑皮纸被用来书写公文、抄录佛经。宋代,它不仅留下了苏轼的墨宝,还被用来印刷货币。轻便的纸代替厚重的木竹简,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借助它,浩如烟海的公文、经卷、诗词歌赋才能轻而易举地跨越地理阻隔,在绿洲间传播。

绿洲让丝绸之路从沙漠边缘的线条变成覆盖沙漠的网络。和田,丝路网络上重要的节点。今天,和田地区的居民根据文献和考古发掘重建了约特干故城。歌舞重现着丝路的繁盛。从战国末年一直到北宋,于阗这个古老的佛地见证了丝路起伏兴衰。岁月积淀的沧桑此刻化作跨越时空的炽烈回响。"万方乐奏有于阗",跨越千年,很难不让人动容。

"丝路"被沙漠覆盖。即便曾经的繁华已成往事,关于"丝路"的记忆依然会顽强地留存在绿洲居民的生活中。达里雅布依,深入沙漠最远的绿洲。因为与世隔绝,这片与克里雅河相伴的绿洲到20世纪50年代才第一次被外界发现。维吾尔族克里雅人,达里雅布依唯一的原住民。也许因为血液中沉淀着祖先的经商传统,放牧之余,一些克里雅人还栽培中药。10月,挖掘大芸的最好季节。为了更多收获,"厨房"妇女也将生活搬到了沙漠中。

库麦琪是沙漠特有的美食。当饥肠辘辘的商队在死寂的沙漠中突然看到炊烟,突然闻到羊肉、面饼烤熟的香味,胃和心都会被感动。丝绸之路跨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后,再次攀上帕米尔高原。丝路的千年历史让高原显得更加厚重。

世界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藏身群山之中。阿图什天门,洞穿自然,连通历史。自然用亿万年时光"打磨"高原,并将高原的碎屑搬运到沙漠中。历史打破高原沙漠构成的屏障,将人类难以逾越的天堑变成通途。屏障和通途,帕米尔高原永恒的主题。

自然的伟岸,历史的辉煌与沧桑造就了高原民族独特的浪漫。约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柯尔克孜族特有的礼仪演唱方式,用诗歌演唱作婚礼的串联词。也许,只有这个和群山相伴的民族才有。诗歌不是书斋的花朵,而是用真挚的情感咏唱普通人的生活。借助诗句,高原的历史、高原的生活成为柯尔克孜族的集体记忆。

"荒滩变成了湖泊,湖海变成了桑田,丘陵变成了沟,雪峰也改变了容颜,英雄玛纳斯的故事却在一代一代相传。"这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中的诗句。面对高原的放声歌唱,史诗穿过旷野,融入雪峰。此刻,高原的意义在于它让人们看到更崇高的存在,体会到更壮美的永恒。

新疆西南部,大漠、大山、大河组成了无尽的壮美。壮美之中,帕米尔高原以极致的巍峨构成万山之祖、万水之源。高原上,又一批登山者开始征服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旅程。置身万山之祖,林立的雪峰、绝壁般的冰斗、冰斗下湍急的河流让人类显得渺小。但是,经历险阻立于极致之上,渺小的人类就是更高的山峰。

--- 

(注:以上文本已尽可能修正明显的OCR识别错误,完整保留了原文的叙述风格和专业术语。部分专有名词和特殊表述因原始文档质量问题可能存在少量不确定修正。)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我见青山》文字稿整理

    如今青海湖重现生机,湿地植被增加了,生态功能增强了,盐碱地减少了,沙地裸地减少了。这就是咱们说的"三增三减"。在这个政策的治理下,青海湖的屏障功能重焕生机。

    92纪录片2025-08-21
  • 纪录片《蔡襄》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心系天下

    蔡襄生于1012年,福建仙游县枫亭镇人,祖辈务农。仙游虽处东南滨海,却是崇文重教之地,历史上“科甲冠八闽”。5岁时,母亲送他到外祖父家与舅舅卢锡同读,在虎岩寺水岩洞习文。岩壁上至今留有凿石架屋的孔洞。

    82纪录片2025-08-25
  • 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解说词文本稿丨第5集 水脉是文脉

    尤其在南宋以后,涌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家和学派:朱熹提出"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独立思考"和主观能动作用,吕祖谦提出"治经史以致用",陈亮提出"事功之学",叶适讲究"功利之学"。孔子思想更多的从庙堂来到了民间。"经世致用"是这时期儒家学派的主流。

    40纪录片2025-09-07
  • 纪录片《生命的极限》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雨季和旱季

    在非洲的中西部,生活着一个名为沃达贝部落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似乎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牲畜是沃达贝部落最重要的财产,他们在迁移时会带上所有的牲畜。他们偶尔也会去集市上交易货品,但多数时间都会在广袤的平原上过着游牧生活。

    109纪录片2025-08-25
  • BBC纪录片《文明》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创世纪的第二个瞬间

    在南非海岸角,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岩洞。一位身处其中的先祖有股强烈的冲动,要对自己的世界加以修饰润色,进行评判。这个鲍鱼壳在2008年被发现时,可能已拥有十万年之久的历史,其中还残存着人造颜料的痕迹。它或许曾被用来制作肖像,抑或身体或面部的装饰。它里面甚至可能盛的是防晒品,因为这些颜料即便今天也有这样的用途

    91纪录片2025-09-01
  • 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解说词丨第01集:危机重重(上)

    在沈葆桢看来,左宗棠不但是经营海防的开拓者,更对他有知遇之恩。左宗棠在担任闽浙总督时,亲自创设了福州船政局。后来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他极力举荐沈葆桢出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决定给左宗棠写封信,倾诉自己对东南海防的忧切。

    132纪录片2025-08-09
  • 纪录片《遇见最极致的中国》解说词文字稿丨第6集:山河并流

    怒江位于三条大江的最西边。它的西侧就是山高坡陡的高黎贡山,垂直高差超过4000米。人迹罕至的中缅边境密林中,生活着一种神秘的金丝猴。它们毛色灰黑,行踪飘忽,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科学家最终确认——这就是金丝猴的新种:怒江金丝猴。

    95纪录片2025-08-30
  • 纪录片《极致新疆》解说词文字稿丨第2集 万山之祖

    欧亚大陆腹心之地,帕米尔高原等待又一个黎明。帕米尔高原横跨中国、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作为"万山之祖",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交汇于此。在这里,海拔超过8000米的雪峰就有4座。中国古代称帕米尔高原为"葱岭"。

    71纪录片2025-09-11
  • 纪录片《大河之北2》解说词文本丨第01集:长城

    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中国人倚傍山川地势,以人工增益天工,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修筑出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道军事防御工程,在天地间勾画出雄奇峻美的壮怀激烈。长城的总长度几经变化,全部加起来超过了五万千米。雄浑遍险关要隘,它是砖石筑就的传奇,更是中华民族意志与力量的图腾。

    96纪录片2025-09-11
  • 纪录片《大秦岭》解说词文字稿丨第4集:天人合一

    秦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孕育塑造之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秦岭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而秦岭所蕴藏的丰富深厚的文明价值和精神品格,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力量。

    50纪录片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