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学第一课:解满娟《新安旅行团》讲述文字稿
最佳答案

本文字实录基于2025《开学第一课》的硬字幕,通过以下技术流程生成:
1. 字幕提取:使用「幕析图像」OCR工具进行初步提取;
2. 智能校对:借助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进行校对与优化。
幕析图像:https://www.mxiimg.com/

注意事项
• 本文仅演示字幕提取与优化的技术方法
• 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节目内容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优化后的效果展示:
龙洋:在长达14年的抗战烽火里,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与团队,他们的故事也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记录并流传至今。那大家知道吗?同学们的课本中,抗日小英雄们的故事,还有抗战题材连环画的故事,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在抗日战争期间,有千千万万个王二小和雨来投身抗战洪流。
全国建立了许多抗战救亡青少年团体,他们当中就有一支特别的少年队伍,用"旅行"的方式进行着抗日活动。
这是90年前的一张照片,他们是谁?为什么要出发?又将去往哪里?接下来就让我们用热情的掌声,有请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副馆长解满娟。
我们先请解馆长为大家揭晓一下答案。刚才的这支少年队伍到底是谁?
解满娟:这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支特殊的少年儿童团体——新安旅行团。1935年新安旅行团的第一批团员平均年纪只有15岁左右。
龙洋:应该正是在学堂里念书的时候。
解满娟:是的。
龙洋:为什么他们会用'旅行'的方式去抗日呢?
解满娟:其实在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日寇进一步侵略中国,社会秩序被打破,学生们其实已经无法在教室里面安心地上课了。于是学校就决定成立新安旅行团,带着孩子们去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向全国的少年儿童发出了《告全国小朋友书》。书中说道:
"亲爱的朋友,我们是手足,我们是兄弟。现在国家多难,世界多难,我们唯有互相勉励,互相帮助,挽转人间的狂澜,我们都有责任啊!"
于是在1935年的10月10日,由十几个少年组成的抗战小团队,带着从各个方面筹集到的50元钱的活动经费,登上了南下的小轮船。
龙洋:这样一趟远行,会有多少未知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呢?请解馆长带我们一同回顾那段不平凡的旅程。
解满娟:同学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如果你们是新安旅行团的团员,而且要面对一场未知的旅程,你们会做哪些准备呢?
这是首批新安旅行团(部分)团员情况一览表。这里面最多的一项工作是什么?没错,就是营业。有一部分团员负责卖进步书报,向报刊投稿来换取一些稿费。这里面还有一种特殊的营业方式,就是为老百姓放映抗战电影。
成员们出发之前携带了一台电影放映机,为老百姓播放(抗战)电影,也是他们这一路宣传抗战的方式之一。新旅的少年们带着这一台电影放映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支流动电影放映队。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新安旅行团积极响应号召,并组织青少年救亡团体,奔赴抗日战场,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文艺劲旅。
新安旅行团一路辗转,抵达了桂林。此时敌人的飞机在桂林的上空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大轰炸,团员和当地的老百姓不得不长时间地到岩洞里面去躲避空袭。当时桂林最大的岩洞七星岩洞,至今还留着当时新旅团员们写下的一句标语:"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他们在岩洞中教老百姓读书识字,成了大家的"小先生"。
空袭造成的伤亡还是非常惨重的,岩洞里面的老百姓非常恐慌。怎么才能把群众从战争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呢?有一份来自87年前的真实影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在演唱抗战歌曲。而且当时观看表演的人非常非常多,小团员们的表演非常卖力气,演讲也充满了激情。新安旅行团在桂林的宣传抗日活动,在青少年中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有很多人都积极要求报名参加新安旅行团。
新安旅行团的人数也发展到了一百多个人,分成了不同的工作组去开展工作。一直到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分期分批陆续地返回到了苏北抗日根据地。
他们自己创办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份套色儿童报纸《儿童生活》。后来团员们又编辑出版了很多和抗战相关的报刊,肩负起了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少年儿童工作。
抗战胜利以后,新旅团员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信汇报了团体成立以来的工作和学习情况,还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在信中,毛主席肯定了新安旅行团对抗战胜利做出的贡献,赞扬了新安旅行团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斗争的精神。
新安旅行团是抗战时期最早的少年儿童抗日团体之一,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份,行程五万余里,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段传奇旅程更在每一位团员的心中镌刻下永不褪色的印记。
王树元:新安旅行团,旅行团者全国走,走干什么?宣传革命!
王建民:我就抢到了这封信,简直是要跳了,高兴的是毛主席给我们来信,谁想到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真正的一个新旅的兵。
——完——
更多文稿见公众号【小小台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