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你好,台湾
乙:这位怎么唱着就上来了?
甲: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乙:哎我说……
甲: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幻想。
乙:行了行了……
甲: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乙:我说先生……
甲: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
乙:还拦不住了。
甲: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
乙:越唱越得意。
甲: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乙:这是在哪儿啊?
甲: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乙:什么?
甲:阳光。
乙:哦?
甲:沙滩
乙:啊。
甲: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乙:嘿!真不容易……
甲:晚风轻拂……
乙:别唱了!好不容易唱完了又来一遍?!
甲:我比较喜欢这首歌曲。知道这是什么吗?
乙:你这歌词里就有啊——《外婆的澎湖湾》。
甲:对。这是哪儿的歌曲?
乙:台湾校园歌曲。
甲:对台湾了解吗?
乙:那是咱们祖国不可分割的宝岛啊!
甲:对,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台湾海峡,就出现台湾岛。
乙:哦,之前是连一块的。
甲: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乙:那么早啊。
甲:当时称之为“夷洲”,此后的隋唐宋元,各个朝代,大陆和台湾之间都有交流。
乙:嗯嗯。
甲:尤其到了明代,他的老祖先郑和,下西洋访各国时就曾在台湾停留过。郑和大家都知道,伟大的航海家,被奉为“三宝太监”他祖先……
乙:你祖先!你祖先才是……那个了!
甲:你的祖先跟郑和一起下西洋,同事的关系。
乙:你倒说清楚了啊!
甲:但是很不幸,明末清初之时,台湾被荷兰、西班牙侵占。好在郑成功后来又收复了台湾,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了本地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而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乙:这在台湾历史上被称作“明郑时代”。
甲: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3年,康熙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台湾,实现了统一大业。
乙:这也是康熙帝在位的重要政绩之一啊。
甲:清政府还在1885年设立了台湾省。可是在1895年时,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大厦将倾了,结果就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而这一占就是50年!
乙: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保障,只能是任人宰割啊!
甲:台湾岛上的抗日烽火从未熄灭,台湾同胞要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之心从未改变!就这样一直盼到了1945年!
乙:日本投降了!
甲: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
乙:不管几分几合,那些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是从来没有好下场的!
甲:通过和你的交谈,你对台湾还是比较熟悉的?
乙:也分跟谁比,跟在座的诸位朋友相比,我差点,要是跟某人(面向观众指甲)比起来,那是绰绰有余啊。
甲:你的意思你比我强?
乙:我可没明说啊。
甲:你这暗示也够可以的啦!
乙:我是实事求是。
甲:好,同着各位咱俩就比一比。
乙:比什么?
甲:就比比谁更了解台湾。
乙:那不行,我怕……
甲:这就怕了。(不屑)
乙:我怕你输了难过呀!
甲:他还挺善解人意。别废话了,开始吧。
乙:开始就开始啊。
甲:你先猜个地名,说——鸡窝不叫鸡窝,这是哪儿?
乙:这是养鸡场。
甲:养鸡场是地名吗?
乙:那我猜不着了。
甲:猜不着别胡猜。说,鸡窝不叫鸡窝——
乙:这是——
甲:基隆(鸡笼)。
乙:哦,鸡笼啊!听我的,说矮熊不是矮熊。
甲:这是——
乙:高雄!
甲:你也会啊?
乙:这没什么。
甲:再听我的!说,刘关张结义之地——
乙:这是?
甲:桃园!
乙:哦,桃园三结义。好。听我的,笋——
甲:完了?
乙:啊。
甲:就一个字“笋”?
乙:对。
甲:你是够损的,这是地名吗?
乙:是呀!
甲:笋是哪儿啊?
乙:新竹!
甲:新的竹子啊!
乙:有没有道理?
甲:行,有点意思,再听我的,说“五方不抬东西”,猜三个地名。
乙:一个谜面猜三个地名?
甲:对了!
乙:这我猜不着了。
甲:说“五方不抬东西”——
乙:这是?
甲:台北、台中、台南!
乙:去去去,往这儿凑数来了!
——未完——
完整剧本请通过公众号【中文台词网】联系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