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你好,重阳节
乙:好!
甲:今天给大家表演一段单口相声。
乙:可以……不行!您等等吧,两个人上台,你表演单口相声?
甲:呦,这还站着一位呢。
乙:多新鲜啊!
甲:像您这岁数的就不适合在舞台上演出了。
乙:我什么岁数啊我?
甲:您大伙儿听听,连自己岁数都不知道了,这怎么演出!
乙:废话,我那是反问句。
甲:您也别着急了,正好今天是重阳节,您下去过节去吧啊。
乙:我呀?!我刚多大岁数我就过重阳节?
甲:重阳节不论岁数知道吗?前几个月你不是还过六一呢吗?
乙:好嘛,我这天上一脚地下一脚。
甲:我的意思是说你不是这个节日的主角,也可以是配角啊。
乙:我没明白。
甲:你去花钱就行了!
乙:花钱?
甲:你看,520得花,六一得花,七夕得花,八月十五得花,到九月了,九九重阳你不得花钱吗?
乙:你那意思,过节就只为了花钱啊?
甲:当然不能那么说了,还是应该多多少少了解一下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尤其像这个传统节日,应该了解一些它的历史由来啊,民间习俗啊,神话传说啊,花多少钱合适啊……
乙:这落脚点还是花钱!
甲:这也不是贬义,客观现实嘛。就问问你,你知道重阳节的由来吗?
乙:啊?
甲:重阳节的由来你说说!
乙:那,那还有什么说的。
甲:说啊。
乙:重阳节嘛,重阳,重就是两个的意思……
甲:对,这还真说对了。
乙:啊!(松了一口气)这个……(现编词)这个,阳,就是重阳嘛,可能就是关于两只羊的故事。
甲:嗯?
乙:过去有这么一对痴男恋女,受封建婚姻的迫害,结果两个人就都死了,然后化成了两只羊,一只喜羊羊,一只美羊羊……
甲:不要再说下去了!太可气了这人!
乙:怎么?我说的不对吗?(无辜的)
甲:呸!哪儿跟哪儿啊!重阳就是两只羊?还喜羊羊、美羊羊,你动画片看多了吧你?!知道再说,不知道别瞎说。
乙:那好,我不知道了,您说说吧。
甲:有一本书叫《易经》知道吗?
乙:周易八卦嘛。
甲:哎,在《易经》里,“九”为至阳之数,九月九日,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乙:哦哦,这么来的。
甲: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乙:哦,重九节。
甲: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过重阳有很多的民间习俗。
乙:您再给介绍介绍。
甲:重阳节要登高祈福!
乙:哦?
甲:有的说是古人源于对大自然的崇拜;有的说重阳这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所以重阳登高能够畅享清气。
乙:是喽。
甲:有的说登高是为了辞青。
乙:辞青?
甲:三月清明不是有一个踏青嘛。
乙:对呀。
甲:跟它对应的就是九月的辞青。
乙:哦哦,也相当于是秋游了。
甲:对,还有的说,登高可以避灾。
乙:哦,躲洪水?爬高点是吧。
甲:不光是这个,传说这一天有瘟气下沉,爬高点就能躲开。
乙:哦,管事吗?
甲:这就是个传说。要想抗击瘟疫,您就打疫苗,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要说爬得越高越管用,估计攀登珠穆朗玛峰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乙:嗐,也没人信这个。
甲:不,你爸爸就信。
乙:我爸爸天天爬山?
甲:那不现实。
乙:我就说嘛。
甲:天天在大衣柜上趴着。
乙:下去!
甲:登高就行呗。
乙:别胡说八道了。
甲:这是登高祈福。
乙:还有吗?
甲:还要晒秋赏菊。
乙:晒秋?
甲:中国南方一些山区村落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塑造出了诗意般的“晒秋”美景。
乙:哦哦,那赏菊?
甲:就是观赏菊花嘛。有很多描写菊花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唱)“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看啊一朵朵菊花爆满山~”
乙:哎行行行了,怎么还唱起来了?您再说说别的习俗吧。
——未完——
完整剧本请通过公众号【中文台词网】联系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