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满腹经纶》文字稿提取

本文字实录基于相声《满腹经纶》的硬字幕,通过以下技术流程生成:
1. 字幕提取:使用「幕析图像」OCR工具进行初步提取;
2. 智能校对:借助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进行校对与优化。
字幕提取工具:幕析图像https://www.mxiimg.com/

注意事项
• 本文仅演示字幕提取与优化的技术方法
• 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节目内容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以下是经过整理和修正的台词,完全保留原文内容和风格,仅修正明显的OCR识别错误和格式问题:
《满腹经纶》
——北京卫视春晚
苗阜:亲爱的朋友们,大家。
苗阜、王声:过年好!
苗阜:我们两个都是来自西北的相声演员。
王声:西安人。
苗阜:我叫苗阜。
王声:我叫王声。
苗阜:您看我这个水平跟我旁边这位王声老师没法比。
王声:您这话说的。
苗阜:人家是大学生,陕西吃饭大学毕业。
王声:师范大学,陕西没有吃饭大学。
苗阜:陕西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啊,人家没有从事本来的专业。
王声:我学什么专业的?
苗阜:人家当年在文学院,进修的是进口挖掘机修理。
王声:我学的什么?
苗阜:进口挖掘机修理啊。
王声:我怎么不学手扶拖拉机驾驶呢。
苗阜:这可能是第二专业。
王声:哪有这专业去?有在文学院学这个的吗,我怎么不上蓝翔技校去呢我。
苗阜:我没有上过大学呀。
王声:您问啊。
苗阜:那您学的是?
王声:中文和历史。
苗阜:中文和历史,人家这了不得,跟人家这个就没法比,虽然我俩是发小,一块长起来的。
王声:对对对。
苗阜:可是到了高中之后,我俩的成绩就越拉越大,越拉越大。
王声:为什么呢?
苗阜:我没上高中,现在醒悟了,得好好学习。
王声:努力。
苗阜:要不这个知识跟不上,跟人家没法搭档,最近我就已经开始研习各种书籍了。
王声:看书了。
苗阜: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名侦探柯南》《海贼王》我都在手里拿着呀。
王声:您再看一套《七龙珠》,看一套《圣斗士》这叫四大名著您知道吗。
苗阜:是吗?
王声:是什么呀您,您看点儿正经书不成吗?
苗阜:正经书也看,《成语大词典》。
王声:您看什么书?
苗阜:《成语大词典》。
王声:罢了,您各位别笑话他,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苗阜:对,我小时候就是成语课代表。
王声:那是语文课代表,没有学校专门开成语课的。
苗阜:都学过这东西,好多东西都学过,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刻舟求剑。
王声:这你都知道呢。
苗阜:千军万马,万马奔腾,愚公移山,我就喜欢愚公移山。
王声:您喜欢这里头的精神。
苗阜:这是一种精神。
王声:愚公的精神。
苗阜:他鼓舞着我,听说过这个故事吗?
王声:谁不知道这故事啊。
苗阜:有个愚公啊,不是打渔的,这个愚公没事儿在那刨山啊,刨啊。
王声:等会儿,这愚公是个穿山甲变的这是。
苗阜:哪还有穿山甲什么事?
王声:愚公移山得拿家伙。
苗阜:反正就是挖山,后来又一智叟劝他,别挖了,挖不完呢,这么两座大山。
王声:是是是。
苗阜:王屋与太行。
苗阜:愚公说没事儿,我挖不完儿子挖。
王声:对。
苗阜:儿子挖不完孙子挖。
王声:是是是。
苗阜:孙子挖不完重孙子挖,反正子子孙孙挖下去。
王声:总之挖完它。
苗阜:持之以恒嘛。好家伙,这个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
王声:上天。
苗阜:派了两个黄金力士下来,把王屋与太行搬走了。
王声:大山搬走了。
苗阜:好家伙一搬走豁然开朗,Wi-Fi信号立马就满了。
王声:这有Wi-Fi什么事这里头?
苗阜:形容一下呀。
王声:没有这么形容的。
苗阜:世上这个坏事不一定都是坏事,好事也不一定都是好事。
王声:什么意思?
苗阜:山是搬走了,原来山下压着两个妖怪,一个蛇精,一个蝎子精,这下放出来了,得亏老头有个七彩葫芦籽,种下去,长上来了,结出七个葫芦,蹦出七个小孩儿,有会吐水的,有会喷火的,后来降服了蛇精、蝎子精,后来隐居在森林之内,外国有个公主不知道得罪了谁,躲在他们居住这个小屋之内,后来这个公主后妈过来了,变成一个卖苹果的老太太,这公主咬了一口死了,剩下半拉,乔布斯拿走了。知道这故事吗?我学的多通透啊,你开玩笑。
王声:您刚说这个叫愚公移山?我有点乱。
苗阜:怎么了?
王声:我镇定一下,你等会儿,我理理。愚公就是葫芦娃的爷爷,葫芦娃移民之后就是七个小矮人,乔布斯有个师父叫白雪公主。
苗阜:你看这理的多清楚。
王声:我理什么清楚?
苗阜:怎么了?
王声:您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这都是。
苗阜:我就告诉您一个道理。
王声:什么道理?
苗阜:中国的成语放之四海,任之五湖都是有用的,这是连到一块的。
王声:有用不在这上头有用,您都说乱了。
苗阜:您说咱们中国的书,好书。
王声:您得看点正经的。
苗阜:我也看,《山海经》听说过没有?《山海经》宝贝儿。
王声:等一下,等一下,不要叫得那么亲热,您看《山海经》?您刚《成语大词典》都看的跟浆子似的了,您还看《山海经》。
苗阜:咋了?
王声:《山海经》是先秦的古典,言辞古奥,佶屈聱牙。
苗阜:你说的啥?
王声:刚才是个幻觉。
苗阜:我就看这个嘛。
王声:你能看懂吗你?
苗阜:当然能看懂了。
王声:真看过?
苗阜:我给你讲几个故事你就知道我看过没看过了。
王声:您刚给我听,来来来。
苗阜:《精卫填海》有没有?
王声:罢了,《山海经》北山经的故事。
苗阜:我不知道哪儿的,我爱看这个,《精卫填海》为什么填海?
王声:为什么?
苗阜:大汉奸,拉过来就填海,漂上来摁下去,漂上来摁下去。
王声:等会儿,等会儿。
苗阜:我就爱看这个民族气节的东西。
王声:什么民族气节?这里有民族气节吗?
苗阜:怎么了?
王声:《精卫填海》就是把汪精卫填海里了。
苗阜:那要不然呢,填海嘛。
王声:您等会儿,这血丝糊拉这故事您看看。《精卫填海》您都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吗?
苗阜:从哪儿来的?
王声:精卫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
苗阜:炎帝的女儿。
王声:小名叫女娃。
苗阜:补天了后来。
王声:不是一个人,这女娃这一天驾小舟过大海,翻覆于波涛之内,惊魂不灭,欲报此仇,衔石子填大海,这叫精卫填海。
苗阜:了不得,我明白了。
王声:明白了。
苗阜:炎帝的女儿叫精卫。
王声:小名叫女娃。
苗阜:有一天在大海之上划着小船,一看一个风浪过来了。
王声:对啦。
苗阜:还说呢,娘娘,风浪太大。
王声:这怎么哪来一个宝鸡人呢?
苗阜:你不说炎帝的女儿吗,炎帝不就是宝鸡人嘛,炎帝陵现在还在宝鸡呢,尊重历史史实嘛。
王声:你这破坏神话的美感。
苗阜:我就明白你这个故事了。
王声:知道了吗?
苗阜:可能记得稍微有点岔劈,我就知道……
王声:还岔劈?您用这个词都很奇特知道吗。
苗阜:别的故事我还记着呢嘛。
王声:还知道什么呀?
苗阜:《寡妇追日》,《寡妇追日》讲的是个什么故事呢。
王声:这故事我知道。
苗阜:您知道吗?
王声:汪精卫是个汉奸嘛,死了之后他媳妇陈璧君就是个寡妇了,没办法生活了,追到日本去了,《寡妇追日》。
苗阜:你看人家这学术脉络。
王声:我什么学术脉络。
苗阜:这不是您整理出来的吗?
王声:我整理什么?哪有寡妇追日这事啊?《夸父追日》,也有叫《夸父追日》的。
苗阜:《夸父追日》,追赶太阳,边追还边喊。
王声:对。
苗阜:娘娘,太阳跑得太快了。
王声:这怎么又有一个宝鸡人呢。
苗阜:炎黄子孙嘛,要不换个黄陵话。
王声:不不不,您换一个您真正看过的故事。
苗阜:我真正看过的。
王声:《圣斗士》里头的也行。
苗阜:《哪吒闹海》(念为哪脱)我最喜欢的故事。
王声:哪脱就能闹海,只要你在海边脱。
苗阜:哪吒三太子。
王声:您问谁呢?
苗阜:陈塘关李靖有三儿子,老大金吒,老二木吒,老三哪吒(念为哪脱)嘛,哪吒三太子,爱看这个。
王声:要不说您这个记忆力有问题。
苗阜:怎么了?
王声:名字记错了。
苗阜:怎么记错了。
王声:老大金吒,老二木吒,老三叫皮拖。
苗阜:我有。
王声:你有什么你有?
苗阜:我有皮拖呀。
王声:还真有你,老大金吒,老二木吒,老三叫哪吒。
苗阜:哪嘛,Where。
王声:我请求您不要说英文,好吧。
苗阜:怎么我就……
王声:您去过庙里没有?
苗阜:没去过。
王声:下回去看看好吧。
苗阜:不去。
王声:您去实地考察一下就知道您念错了。
苗阜:怎么念错了?
王声:庙里那墙上老写一句话,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
苗阜:为什么呢?
王声:你会说武汉话呢。
苗阜:相声演员肚是杂货铺。
王声:这都不知道啊,梵文。
苗阜:不都简化了嘛。
王声:哪个梵?
苗阜:不是,那……
王声:梵,印度古称梵。
苗阜:梵文,这应该念?
王声:哪吒。
苗阜:哪吒三太子,哪吒这个李靖的儿子,小孩儿嘛,每天出去玩耍去,弄的一身都是那个滋泥。
王声:特别脏。
苗阜:得了吧,洗洗去吧,呲啦就把肚兜儿撕下来了。
王声:这肚兜儿都长身上了是吧这是。
苗阜:黏了嘛,就跳海里了,开始游泳,边游边搓那个滋泥,人家龙宫里也有三太子。
王声:对对对。
苗阜:龙王三太子烩饼。
王声:敖丙。
苗阜:敖丙正在他吃烩饼呢,拿这个余光一看,龙须之上,挂满了滋泥,当时就急啦。
王声:我天。
苗阜:干什么呢?这是干什么呢?我在这吃个烩饼都吃不好啊。
王声:这三太子是哪人啊这是?
苗阜:唐山人啊。
王声:龙王三太子怎么能是唐山人?
苗阜:离海近呢,干什么呢?吃个烩饼都吃不好嘛,夜叉。
王声:夜叉。
苗阜:上去弄死他。
王声:三太子用这词您听听。
苗阜:好,这夜叉当时就领命了,拿个大叉子。
王声:什么叫大叉子呀?
苗阜:兵刃哪。
王声:五股烈焰托天叉。
苗阜:大叉子,拿着大叉子领着蟹兵虾将,领着这些小伙伴。
王声:还小伙伴。
苗阜:皮皮虾精,海带精。
王声:海带怎么成的精?
苗阜:都是柔软的妖精嘛,都上到海面之上,一看哪吒正在那洗的高兴呢,我说那小孩儿,你那弄啥嘞?你别洗了,三太子都急了,您知道吗。
王声:三个唐山三太子,带了一个河南夜叉,这是个什么组合呀这是?
苗阜:我也是为了强化人物性格。
王声:您这里哪有人物去?
苗阜:你看娘娘风浪太大了。谁?
王声:精卫。
苗阜:干什么呢?
王声:三太子。
苗阜:你弄啥嘞?
王声:夜叉。
苗阜:分多清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典型人物、典型性格。
王声:您就说夜叉的事儿吧好吗?
苗阜:就打起来了,哪吒也不是善茬儿啊。
王声:是是是。
苗阜:说时迟那时快,拿住长手绢,呼拉圈这就打将起来。
王声:哪吒还练过艺术体操?
苗阜:练什么艺术体操?
王声:这长手绢?
苗阜:他有两样兵刃。
王声:混天绫,乾坤圈。
苗阜:混天圈,乾坤绫。
王声:反了。
苗阜:一个圈一个绫,这就打将起来,好家伙打的是波涛翻涌,一个大浪接着一个大浪,好一个大浪过来,精卫刚好划着小船,娘娘,风浪太大了。
王声:这儿没有她。
苗阜:浪来了。
王声:浪来了也没有她。
苗阜:没有精卫吗?
王声:没有,这故事里不需要她。
苗阜:反正这个水势越涨越高,越涨越高。
王声:对对对。
苗阜:不一会儿就把金山寺给淹了,法海正在那念经呢,一看这个,做啥子?我惹哪个了。
王声:别说了。
(完)